解决食安问题后再迎低谷的中国乳业能从国外学些什么?

时间:2015年09月21日    信息来源:财经网 【字体:


  以色列一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可达11.36吨,美国这一数字为10.61吨,加拿大9.90吨,韩国9.74吨,日本9.27吨,而中国一头奶牛目前年均产奶量仅为5.5吨。

  自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以来,中国乳业受到了巨大打击。

  虽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于上月18日在中国奶业D20峰会上称,农业部连续七年实施生鲜乳质量检测,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且规模以上牧场的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但市场对国内乳制品安全性的质疑却从未褪去。

  据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乳制品生产国,但每年进口的乳粉和乳制品折合成牛奶多达约1200万吨,约占到全国奶类消费量的1/3。这一尴尬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的缺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亦感叹,乳业的低谷正在来临。

  但另一方面,中国乳制品市场却又有着巨大的潜力。

  我国2014年人均乳制品消费只有36.1kg,相比十年前的8kg已经有了长足的增长,但仍仅为亚洲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在相对更加成熟的北美和欧洲市场,这一数字分别为258.4kg和270.7kg。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认为,中国乳业正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应在保护奶农利益的基础上提升奶源质量和数量、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加强对多元化乳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切实保障乳制品质量和安全以增强消费者信心等。

  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乳制品质量向好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重塑中国乳品业的尊严,重新恢复老百姓的信任,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9月16日“第二届中荷乳制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上指出,从标准、配方和设备上看,中国乳制品质量是可信的。

  “第二届中荷乳制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荷兰皇家菲仕兰协办。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逐步建立起了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乳制品标准体系。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涵盖了包括奶牛养殖、原料乳收购、乳制品加工、质量控制、市场监督、产品销售及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颁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68项,并要求乳制品生产环节的洁净度要向制药企业看齐。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共抽检各种乳制品6697批次,合格率达到99.2%,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部分进口产品抽检样1565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48个批次,其中国产的1365个批次,不合格44个批次。因标签标识不合格的21个批次,实际上国产乳品不合格仅是1.7%,合格率仍在98.3%。

  “这些法规政策和标准在过去几年得到了认真执行,规范了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了我国乳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宋昆冈表示,对政策的认真贯彻使得乳制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

  行业集中度增强 我国乳业发展面临挑战

  行业方面,经过2010年及2014年两度换发生产许可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2009年开始乳制品行业提倡发展自有奶源,兴办自有牧场如今已取得一定成就。据宋昆冈介绍,规模牧场奶牛存栏占全群存栏比例45%;大型骨干企业自有奶源比例平均达35%,好的已经超过50%,部分企业已全部实现自给。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市场主管合伙人谢小舟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也指出,近年来大型集约化牧场的数量飞速增加,虽然其存栏量目前占行业整体比重还不大,但预示着规模升级是行业的长期趋势;另一方面,中小集约化牧场是近年行业主要增长点,但由于起步晚、增长快,面临技术和专业素质欠缺的风险。

  或许正如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目前国内规模化牧场养殖比例接近50%,比7年前大幅提升,国内一些大型乳业集团的奶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现在是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但我国乳业发展亦面临着挑战。“从2015年上半年中国乳业已进入低谷期,行业将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孟素荷表示。

  据了解,我国目前奶牛、饲料等均为进口,成本较高,且由于养殖技术限制,使得国产奶源价格偏高。公开数据显示,以色列一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可达11.36吨,美国这一数字为10.61吨,加拿大9.90吨,韩国9.74吨,日本9.27吨,而中国一头奶牛目前年均产奶量仅为5.5吨。

  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乳业路在何方?

  对于中国乳业来说,为了迎战行业低谷,应多借鉴国际经验,继续扩大规模饲养,提高饲养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产量。

  以荷兰为例,据荷兰乳业协会执行会长Tjeerd de Groot介绍,荷兰乳业协会有13家荷兰乳企,加工将近百分百的牛奶,其中最大的乳企是皇家菲仕兰。荷兰每年可以产出120亿公斤的优质牛奶,其中1/3在国内销售,1/3销往欧洲各国,1/3销往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每年增长7%。

  “荷兰乳业经过了5000多年的发展,处于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荷兰乳业从多个层面确保质量和安全。”荷兰皇家菲仕兰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杨国超介绍,在荷兰,乳业发展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产业链合作紧密,奶农和乳企结成利益共同体;第二,权威、集约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让奶价透明化、奶牛种群改良大数据化成为可能;第三,政府、大学和企业组成金三角食品安全和创新体系。

  谢小舟指出,以大型乳业公司为首,中国乳品企业在提升产业链安全方面已经开始在做,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从国际上可以吸取的优秀管理经验:

  第一,更注重于食品追溯和源头管理,包括牲畜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饲料和水源质量等,并通过可追溯机制等方式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重建消费者信任;第二,在牧场管理及原奶生产的环节,制定和完善牧场标准化操作流程。通过向供应商及牧场培训及监督,推进标准化流程的执行;第三,持续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掺假风险,增强检查力度;第四,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牧场管理标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