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设奶业交流中心有“心机” 在华布局五重奏

时间:2014年03月21日    信息来源:中国网财经 【字体:


今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宣布中国-新西兰奶业交流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交流中心由恒天然和中国农业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携手创建,旨在支持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乳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心机:设交流中心有双重利好

乳业专家、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天然一贯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该交流中心的设立,一是可以提升恒天然在华品牌形象,二是能及时了解中国乳业政策等情况。

据悉,中新奶业交流中心将开发统筹中国和新西兰奶业领域的政策制定、学术交流、产业升级、乳品技术研究和人才培训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交流中心强调“政策制定”领域的交流,这背后的现实原因是,中国乳业政策也在“谋变”。

乳业新政照向洋品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133号公告,从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此外,2013年,工信部提出争取用两年时间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延续这一思路,到2018年要将127家配方乳粉企业减少到50家,其中培育3至5家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乳业并购重组正紧锣密鼓地上演。

政策动向是外资乳企不得不关注的行业环境。雷永军对中国网记者表示,设立中新奶业交流中心,对恒天然而言更重要的意义便是掌握中国乳业政策变动,这对企业未来在华业务拓展有积极意义。

此外,恒天然在去年8月遭遇肉毒杆菌污染风波,建立交流中心也算对其恢复在华品牌形象的一次公关活动。

布局:加码中国市场上演五重奏

中国在2013年已成为恒天然最大的出口市场。2013年新西兰对华出口的乳制品(不包括零售包装的婴儿配方食品)为45.9亿纽元,其中约85%来自恒天然。巨额利益促使恒天然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

今年1月份,恒天然宣布将发行高达12.5亿元的“点心债”用于支持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包括继续扩大在华消费者基数、投入到恒天然的餐饮服务业务和在华牧场事业等。这已是恒天然第二次发行“点心债”。2011年其也曾发债3亿元,理由依然是为了加码中国市场。

恒天然在中国的主要有乳品原料、牧场业务、消费乳品、餐饮服务四大业务。加上新成立的中国-新西兰奶业交流中心,恒天然在中国业务拓展上演“五重奏”。

乳品原料业务包括乳清蛋白、水解蛋白和牛初乳;“安怡”和“安满”两大品牌于2009年8月重新在中国市场上市。

20世纪90年代末,恒天然在中国建立了我们的餐饮服务业务。主要是“安佳”及“美兰”品牌,提供奶酪、黄油、奶油和奶油芝士等产品,面向的客户为面包店、连锁快餐店、餐馆、酒店、咖啡馆和食物供应商等。

2007年,恒天然集团在河北汉沽兴建了第一个示范牧场。目前恒天然在中国已有3个牧场正在运营,另外两个牧场正在建设中。据媒体报道,恒天然在中国的牧场目前泌乳牛存栏量达1.5万头,年产原料奶1.5亿升。“2020年,我们计划在中国建设30个牧场,使本地牧场的产量可以达到10亿升。”这是恒天然高管描绘的在华规划蓝图。

雷永军对中国网记者说,恒天然在中国不仅是单一产品投资,而是坚持产业投资,这种布局非常科学,尽管受到去年肉毒杆菌污染传闻的影响,但未来在华业务是乐观的。

恒天然布局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频繁惹上产品安全麻烦。加码开拓中国市场,尚需谨记“安全”警钟。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