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涨奶贱奶农承受双重压力

时间:2014年03月08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奶源缺乏问题在中国乳业持续了十几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近些年来,虽然牛奶价格直线上涨,但受草料涨幅高于原奶涨幅,奶企的变相压价,奶牛补贴不到位等因素,奶农收益有限。

  近期,伊利、蒙牛的液态奶纷纷涨价,乳企表示涨价原因主要是生鲜乳价格上涨。

  江西阳光乳业市场部副经理饶国平表示,目前奶源紧张,产品涨价,是供求关系导致的,属正常现象。

  事实上,奶源缺乏问题在中国乳业持续了十几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从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调查结果来看,近些年来,虽然牛奶价格直线上涨,但奶农却收益有限。

  原奶卖矿泉水价

  8月21日,北京市顺义区一家牧场,见到牧场负责人闫长生。闫老板的奶牛养殖场是兄弟合办的家族企业,至今已有十几年,牧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现有400多头奶牛。虽然牧场规模较大,但是闫老板还是直呼不挣钱。他说,“现在原料和人工都在涨价,就是原奶不涨,要涨也是微涨,情况很不乐观。”

  闫长生和记者算起经济账称,原奶原先很长时间每公斤只能卖到3.8元或3.9元,最近这一两个月才开始涨价,大概4.1元或4.2元每公斤,一斤原奶折合算下来也就是1—2元之间,“就跟矿泉水的价格差不多,甚至还远不如某些优质矿泉水的价格”。令人担忧的是,闫长生称,原奶收购价涨幅实在太低了,“这点盈利还抵不上投入的钱,如果可以的话,打算把这个牧场转卖给别人”。

  闫长生的这种“弃业”想法绝非偶然。在离他牧场不远的地方,一家养了500多头奶牛的夫妻牧场在今年5月份把奶牛全部卖了,开始养殖肉牛。

  “我们这一天累死累活的,原奶价格不如矿泉水,生不起这个气,着不起这个急。现在肉牛行业也不错,牛肉贵呀,养肉牛的都挣钱,但养奶牛的基本上都赔钱。”闫长生说。

  草料涨幅是原奶涨幅十倍

  采访了多家牧场,得到同一个结论:由于草料涨价太多、太快,原奶价格没有动静或是微调,导致奶农长期处于亏损或者不盈利的状态。

  对此,闫长生深有体会地称,“北京土地价格贵,养殖场没有自己的草料种植地,所有草料全都靠购买。而且草料价格涨得太快,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原奶涨价的速度。”

  对于这种情况,同在顺义区养有650多头奶牛,从事牧场经营已经20多年的一位李姓老板也表示无奈。

  “目前,我的养殖场维持在一个不盈利的状态已经快两年了,草料的价格猛涨,原奶的价格极低,这个行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李老板对记者说。

  令人担忧的是,草料涨幅很大,三四毛钱一斤地上涨,而原奶的价格则是三四分一斤地涨,草料涨幅达到原奶涨幅的10倍。

  为此,李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青贮饲料400元一吨,一头奶牛每天得吃25公斤,一天就是10元钱;酒糟500元一吨,一头奶牛每天得吃6—8公斤,一天就是4元钱;苜蓿3000元一吨,一头奶牛每天吃13公斤,一天就是39元。如果算上人工费和水电费,一头高产奶牛每天的费用在60元左右。

  由上可知,苜蓿占了奶牛每天饲养成本的比例较大。

  对此,采访了熟悉苜蓿行业的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邰建辉。在谈及中国目前苜蓿市场情况时,邰建辉用“火爆”一词来形容。他表示目前我国的苜蓿需求量很大,今年从美国进口苜蓿将近60万吨,缺口相当大。

  “中国原来很少有人种植苜蓿,没有种植苜蓿的概念。”邰建辉进一步介绍称,目前国内苜蓿种植规模小、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是机械化种植与收割,一切都靠人工,收草时淋到雨或者苜蓿草长老了,这些都影响苜蓿的蛋白含量,因而苜蓿质量差;国外苜蓿是大面积种植的商品草,质量高,中国大部分牧场都是采购来自美国的苜蓿。

  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进口苜蓿总计31.95万吨,同比增长62.86%。其中,6月份进口苜蓿4.92万吨,同比增长46.31%;进口额1830.63万美元,同比增加33.52%。

  邰建辉坦承,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美国苜蓿价格确实偏高,未来随着中国苜蓿种植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美国苜蓿的价格很有可能会降低。

  奶农是弱势群体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奶农收益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是奶企的变相压价。

  “我们公司收购原奶都是按质收的,按原奶里的蛋白质、微生物等指标收奶议价,优质优价。”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乳企原奶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对此,多家牧场老板很委屈地表示,奶农处于被动地位,乳企收奶时有自己的一个检测标准,往往以原奶蛋白含量少、微生物少、掺水等理由进行压价。

  李老板告诉,“现在做这行业很难,乳品厂压着你,不及时结账。原奶收购上又压指标,每天都压,他们的指标跟我们不一样,然而国家也没有一个官方的检测,收购原奶的检测含量都是企业说了算,他说你的奶质量不好就不好,然后就压价,不然他们拒收。”

  闫长生也是深有同感。他说,“龙头企业压价没人管,政府不干预,奶协也左右不了企业,奶农在与乳企之间的合作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奶农养殖户的补贴扶持政策也制约“奶源”基地发展。

  据宋亮介绍,国家在政策上,今年也在加大力度进行奶源基地建设。主要是配套乳企进行牧区硬件改造,环境处理投入,“但也没有形成像农业补贴那样长期稳定的政策。”

  闫长生介绍称,以北京为例,在2000年前后,政府大力扶持奶牛养殖,每头奶牛补贴几百块钱,后来因为有补贴,养奶牛的人就多了,政府就不管了,奶牛的补贴也没有到位。

  “政府从2009年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牧场扩建方面的帮扶力度挺大的,但是也有选择性,一个区大概就3—6家牧场能够享受到。”闫长生对记者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