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微利的乳制品行业“挤出”价值?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字体:

  2015年,乳制品是食品和饮料领域利润贡献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对于乳制品来说,具有最大增长潜力的市场,往往也是基础设施和消费者认知发展最慢的区域。为了在乳制品行业获得成功,企业需要将多种能力和原则进行有效的融合。乳制品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但乳制品的产业环境却非常复杂。乳制品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区域性的产业,产品供给非常分散。对于乳制品来说,具有最大增长潜力的市场,往往也是基础设施和消费者认知发展最慢的区域。乳业的物流体系也变得愈发复杂。
  对于那些最优秀、最精明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来说,价值创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BCG对全球乳业市场的深度分析显示,想要在当前环境中创造价值,需要将多种能力和原则进行有效的融合。
  今天的乳业:市场环境调查2015年,乳制品的全球收入达到5000亿美元,成为食品和饮料领域利润贡献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乳业的年均增速将达到10%,到2020年全球收入将超过8000亿美元。牛奶和奶酪将会占据乳制品市场的50%,其他一些高附加值的品类也会迎来强劲增长。以奶粉、配方奶粉和酸奶为例,其增速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
  然而,不同产品品类的利润率会大相径庭。因此,乳制品行业的制胜之道,是要找到增速和利润率的“最佳平衡点”。
  两极化的世界。对于乳制品产业来说,全球各地的增长率不尽相同。在成熟市场,人均的消费量继续保持高水平,但是增长率却停滞不前,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下滑。在新兴市场,情况则恰恰相反,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的人均消费量较低,但同时增速很快,超过了GDP增速。未来五年,新兴市场将贡献行业增长的75%(以消费量来计算)。中国自身将会贡献55%的行业增长。尽管乳业在以上新生市场中蓬勃发展,但是这些市场的大部分潜力尚未开发,交通、分销、零售体系发展受限。整体看来,消费者认知也亟待提高。
  固有的复杂性,新兴的挑战。乳制品业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如何在供给分散的基础上保持产量和质量。作为易腐败的产品,乳制品需要更加复杂的运营和物流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冷链”——来保证新鲜和安全。
  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也给乳制品企业增加了挑战:落后的零售渠道和难以到达的农村消费者。很多企业找到了变通方法(比如新建分销渠道),或者诉诸其他解决方案(比如改变配方,让牛奶可以在常温下储存),尽管如此,企业对于安全的供给和可靠的分销系统仍然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在那些乳制品还是新的饮食品类的地区,消费者需求仍需开发。
  作为一种商品,乳制品容易受到投入成本波动的影响。现在,原奶价格正在接近2009年的历史低点。从2015年6月开始,新西兰、美国和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从25%降至40%。这一下滑给原本就利润微薄的生产者和合作方带来巨大压力。
  乳业如何创造价值? 在食品饮料领域,乳制品可能是营收大户,但是它却并不是该领域的利润主导。根据BCG的分析,2009至2014年,乳制品企业的年均利润增速为5%,而包装食品和饮料企业的年均利润增速为9%。
  根据乳制品的特性,我们相信以下两条战略将会是制胜关键。第一,企业必须有正确的筹码:为整个产业链制定出精心调整的、最优的运营和效率方案。第二,企业需要制定价值创造战略,引领自身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掌握制胜筹码对于每个行业来说,有效的运营和流程的优化都非常重要。在乳制品行业,这就是制胜的筹码。乳制品企业需要将这样的战略贯穿到整个价值链:包括上游的供应管理、运营以及进入市场的方式等等。
  加强上游供应管理。相较于其他食品,乳制品的质量更多取决于上游因素,从最开始的投入(给奶牛的饲料),到供应原奶的差异性、冷链的管理和保质期。当质量下滑或者彻底出现问题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将给消费者和品牌带来伤害。
  健全的上游供应管理需要保证可靠、高质量的原奶供给,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控制成本(对于不是合作成员的加工商来说,这是一项特别挑战)。管理供应质量包括许多环节:进口奶粉、执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和培训计划等。供应管理还需要密切关注复杂的、不断变动的监管环境,在成熟市场这一点尤为重要。
  高度重视运营效率。乳制品的毛利率非常低,通常在0%-5%之间。牛奶一般会占据一家乳制品企业25%的利润和50%的产量,鉴于此,低效率运营将没有余地。原奶价格的波动性强、易腐坏,因此损耗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加上合规带来的成本增加,管控成本效率就变得愈发重要。
  我们大致列出了六个方法来管控成本和提高效率。每一个方法最高可以节省相应成本基数的25%。
  改善工厂运营的策略,比如改变布局、促进原材料的流动、提高设备和原料的使用率、提升劳动效率和改善物流等等。这些改进通常可以节省10%-20%的成本。
  降低业务复杂性,剥离利润率较低的库存产品,将类似的库存产品进行标准化操作(比如大小、包装、配方相似的产品)。改善订单计划,例如减少客户订单中过于随意的时限或尺寸要求,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这些策略,企业可以节省5%-10%的成本。
  优化工厂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供应链战略:合并或者重新安排工厂布局,引入新技术、扩大规模,甚至在各工厂中重新安排生产环节。这些措施可以节省10-20%的成本。
  打磨采购方法,包括沟通策略、供应商管理、国家采购、需求管理、标准化、流程改进、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等等。一些企业通过上述方法节省了25%的成本。
  在适当的情况下重组企业结构,或者在合并后进行整合,或者实施服务共享。通过重组可以产生新的业务单元、生产标准并且能够优化职能部门的规模,或者仅是重新分配任务。重组可以节省5%-15%的成本。
  采用数字技术——包括引入机器人进行生产,仓储自动化系统,销售预测的高级分析以及运营规划等等,来提高供应链效率。
  对于减少成本来说,采取多个上述策略将会产生复合作用,或者加速进程。
  采取有效的市场进入战略。由于产品的易腐败性(原奶的保质期最多不超过72小时),每一个加工企业的“农场-工厂-零售”销售网络必须严格的贯彻效率。企业必须要优化销售网络,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确保产品维持新鲜,这点非常关键。
  对于新兴市场,在缺乏冷链配送体系的情况下,产品战略通常是重要的变通策略。在新兴市场,乳制品已经从以奶粉为主转向了高温灭菌(UHT)处理的牛奶,这些产品不需要冷藏,可以运输到2400英里(400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泰国,UHT学校牛奶在全国销售,成本只有5泰铢(约合0.15美元),这一产品帮助提高了泰国的牛奶消费量。现在,企业开始通过延长保质期,来寻求开发和销售新鲜乳制品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新鲜牛奶,保质期成为了一个竞争优势:相比两周的行业标准,保质期达到3周的牛奶企业将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各个国家的乳制品主要销售渠道差别很大。举例来说,在法国和美国,超市类的零售商占据了销售渠道的85%。在俄罗斯,现代商超占据了市场的65%;在中国和泰国,这一比例为60%。而在印度,只有7%的乳制品是通过现代商超销售的,在其他新兴市场,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小型的零售商。分散的销售网络使得规模经济无法实现,如何触达农村消费者和建立充分的销售体系,成为企业的重大挑战。企业必须选择适合的零售渠道,以保证足够的市场渗透率——这意味着企业在必要的时候需自建基础设施(比如冷链),或者依靠产品策略来达到目标。企业还可以通过涉足其他产品品类,调动现有的关系和资源。
  2选择正确的价值创造战略 当制胜筹码确立之后,乳制品企业必须决定战略路径,确保自身在所选市场当中发展壮大。BCG发现了四个核心战略,企业采纳后可以创造并保持价值。
  在新兴市场中“挤出”机会。到2020年,新兴市场整体将占据乳制品市场增速的四分之三,因此,企业想要营收大幅上涨,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满足新兴市场。以中国消费者为例,他们对能够带来健康附加值的乳制品(比如婴儿配方奶粉、调味型和功能加强型牛奶)的需求特别旺盛。尽管中国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奶酪消费大国,但因为披萨和汉堡的消费量上涨,奶酪的消费也相应增加。但是,由于冷链网络覆盖有限,主导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仍然是常温产品。
  总的来说,乳制品企业是否能在新兴市场获得成功,取决于以下三方面行动。首先,想要排除供给端的干扰,企业需要进口奶源,或者投资自建牧场。其次,企业可以为大城市的目标用户提供顶级产品,或者投资构建覆盖更大范围的市场进入网络,以便渗透到边远地区市场。企业甚至需要改变奶粉的配方,采用植物脂肪,这样可以不再需要长距离冷链来进行配送。最后,想要和当前的行业领导者竞争,企业还需对品牌建设进行投入。荷兰的乳制品企业FrieslandCampina就采用了上述三个策略,确保了在东南亚市场的领导地位。
  当然,想要在新兴市场获得机会,往往是知易行难。那些已经成功进入新兴市场的欧美企业(例如FrieslandCampina和达能)在几十年以前就完成了这一任务,先是通过进口,之后进行本地生产。但是,在过去的5-10年,本地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对本地市场的熟悉确实给了本地企业优势,但是这并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唯一原因。
  以Dutch Mill(泰国)和Vinamilk(越南)两家企业为例,他们都采取了“试验-学习-改进”的创新方法。由于有了更快的内容审批流程,加上中期建立市场地位的投资意愿,这些本地企业可以更快的在市场推出新产品。考虑到新兴市场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偏好,企业可以更快的激发市场需求。
  寻找并购对象和战略合作伙伴。由于成熟市场的增长陷入停滞,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收购以及战略合作等方式促进业绩增长。从2009至2015年,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项目实现增长。最成功的两家企业——一家是领先的奶酪生产商,另一家是欧洲的合作企业,通过并购,他们在2009-2014年实现了年度营收的翻倍。并购增长占据了两家企业增长额的一半。每家企业的股东回报率都达到了1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在成功的并购当中,“战略性”是一个关键词。企业的并购动作需要和自身的市场优势、运营能力保持一致,特别是要和增长战略一致。举例来说,如果企业想要成为低价供应商,那么就需要剥离成本更高的小众业务。如果企业的目标是创新,那么就需要考虑去除那些只能拉低利润率的产品线。
  想要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企业需要持续的寻求有利的战略并购机会。同时,他们还需要反复重新评估产品组合,从战略和经济的角度剥离产品线。对于想要进入新市场或是新产品品类的企业来说,和业务优势、市场经验和产品结构能够形成互补的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也是一条重要路径。可口可乐和Fairlife的战略合作就是一例,可口可乐通过更易管理的(常温的)产品在乳制品产业获得了一席之地。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乳制品行业,建立合作已经成为进入市场的常规路径。在合作中,全球性的乳制品企业可以提供经验、优化的创新流程,而本土企业可以利用对本地消费者的认知、市场进入的优势,以及灵活的创新机制。
  转向高利润产品。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从低利润产品转向较高利润的品类。墨西哥的Grupo Lala公司放弃了牛奶产品,转向酸奶、奶酪和其他产品,在三年内利润翻倍。还有的企业通过另一种方法来寻求更高利润:从新鲜产品转向常温产品(比如奶粉或者炼乳),后者的利润率更高。
  某一产品品类在不同市场的利润率并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咖啡和茶是利润率最高的品类(息税前利润为20%),而在中国,利润率最高的是幼儿和儿童品类(除配方奶粉以外),利润率约为16%。而且某一品类的利润率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企业领导者需要考虑到这些变动,不仅是在决定是否进入一个新市场的时候,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已有业务。企业必须持续的监测产品组合,通过彻底重组全部产品组合(如同Lala的做法),或者主动剥离业绩低迷的产品和品类,有效的聚焦在高利润产品上。
  对上述路径感兴趣的企业需要牢记两个忠告。第一,企业需要加倍努力,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第二,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策略并不一定始终奏效。企业对产品组合的改变毕竟是有限的,新的竞争者也会不断追赶上来。
  创新并抓住新的趋势。不管企业是要创造全新的产品、新的样式,或者要抓住新的增长趋势,创新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成功之道。一些高附加值小品类的快速增长,比如非牛奶替代产品,强化型酸奶饮料和运动营养产品等等,显示了创新和抓住趋势所能带来的市场潜力。未来几年,那些解决健康问题(比如减肥)的“超级功能”配方产品,将会在乳制品中扮演重要角色。组合型产品,例如果汁牛奶或者谷物牛奶,也将持续增长。
  我们来看一些乳制品企业创新的方法:
  冒险进入新品类。瑞士的Emmi是一家热衷创新的企业,总在开发新的产品品类。该企业的即饮咖啡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创新也融入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中,Emmi的全球流程创新和市场洞察部门都直接向公司的CMO汇报。
  发展牛奶替代产品。美国科罗拉多丹佛的WhiteWave Foods是美国牛奶替代产品的市场领导者,这家企业密切跟踪消费者趋势。WhiteWave迅速的通过三次并购扩大了产量:Horizon有机牛奶、Silk豆奶(2004年收购,当时它是Dean Foods的业务单元)和So Delicious椰奶(2014年并购,在其脱离Dean之后)。4年之内,Horizon的销售翻了一番多。除了Horizon和Silk之外,WhiteWave还建立了其他三个领导品牌:Alpro(基于植物的有机牛奶产品),International Delight(一种咖啡奶精)和Earthbound Farm(有机沙拉蔬菜)。WhiteWave在快速增长的牛奶替代产品和有机产品品类获得了成功,很快得到了关注,2016年年中,达能以10.4亿美元收购了WhiteWave。
  创新酸奶产品。澳洲风格的酸奶成产商Noosa利用了人们对美味酸奶的狂热,3年内收入直线上升。Chobani给美国的酸奶市场带来一场革命,发布了希腊酸奶产品。这家企业一夜成名,释放了消费者对于更加醇厚、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酸奶的嗜好,在几年的时间内就占据美国搅拌型酸奶(spoonable-yogurt)市场的35%。
  乳制品的创新不能时断时歇。新产品通常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占据市场,之后竞争品牌就会出现,分割市场份额。Chobani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客观的经验。达能迅速的效仿Chobani,推出了自己的希腊酸奶产品(Oikos),攫取了酸奶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为了保持在希腊酸奶品类中的市场份额,Chobani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100卡路里的产品,儿童酸奶,以及酸奶和传统谷物的混合产品。2016年3月,Chobani宣布了扩大Idaho生产厂(建成于2013年)和纽约原有的工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
  企业必须把创新放在首位——既能作为日常的激励也要持续付出努力。创新意味着持续关注消费者趋势、市场进展、科技进步和监管变化。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培养创新文化(300336,股吧),与之相应的设计流程和进行实践。成功还取决于能否更快的市场进入流程,快速完成转换。由于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创新者必须有所准备,或是推出新产品,或是加大对已有的高增长产品的投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