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头产学研金三角合作模式助推中国奶业提速发展

时间:2017年12月05日    信息来源: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字体: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执委会主席、荷方项目联络人Kees de Koning 采访纪实
  党的报告指出,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以荷兰奶业产学研金三角合作模式为底板,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历经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荷两国奶业落实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
  2013年11月,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瓦大”)、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三方共同发起成立。其中,瓦大在农业科学领域已经连续三年、食品科学领域已经连续两年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对确保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科学研究、师资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前沿性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研究应“在中国,为中国”
  作为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瓦大重点关注基础和实用科学的研究及教育,称之为“以科学促影响”。瓦大会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其研究项目通常会与企业直接对接,以便将科研成果真正落实在产业的实际运用中。而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成立,则很好地结合了瓦大所擅长的产学研科学创新体系,实现了公司、政府和科研机构的紧密相连。
  “中国奶业正面临乳制品需求快速增长,而用于农作物播种的耕地面积不足的重大挑战。同时,奶业的发展重点正从追求产量的提高,转向质量的提升和盈利的增长。针对当前现状,改善中国奶业的关键在于提高乳品产量、质量,减少农场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农业。”瓦大研究员、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执委会主席及荷方项目联络人Kees de Koning在采访中表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对科研课题的立项与探索,正是致力于解决中国奶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我相信,结合中荷两国的优质资源,能够更好地助推中国奶业的发展。”
  截至今年11月,瓦大与中国农业大学通过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已经完成了超过20项科研课题。据Kees介绍,每年立项成立的科研课题,都会在年底的闭门会议中,由中荷两国的学术专家就课题组负责人的项目结果陈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课题是否可以结项、下一年的课题研究方向等,整个过程极为严谨。
  扩大规模,提升中心影响力
  实际上,瓦大在中国与多所高等院校开展过合作。“瓦大与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皇家菲仕兰及其他合作企业共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合作是最为深入且与众不同的,”Kees在采访中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荷兰特有的‘金三角’合作模式,推广‘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技术及经验,促进中国奶业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作为一个包容、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四年来,先后吸纳了奶业链中乳品加工、奶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原奶检测、奶牛养殖、奶牛营养和育种等重要环节的合作伙伴,成功串联起中荷两国的政府资源、两所顶尖的高等学府及优秀的企业资源,践行产学研金三角模式。
  在科研方面,中荷奶业发展中心陆续引进、翻译并出版了荷兰知名的实用专业技术书籍,为两国奶业人士搭建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桥梁,每年发布的《中国奶业白皮书》也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还通过整合中荷两国的优势资源,为中国奶业培养后继人才。
  针对产业链的融合,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两国专家制定牧场经济、经营管理和乳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深度培训课程,包括针对牧场一线人员的“奶牛大学”、为行业技术服务专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定制的“奶牛信号学注册培训师专业班”。目前已累计培养了超过500位奶牛养殖及牧场管理专业人员,其中159位获得了“奶牛信号学注册培训师”资格。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已全额资助7名中方奶业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前往瓦大攻读为期4年的博士学位,并资助多位中荷双方奶业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者进行学术访问。
  Kees最后表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中国已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但未来仍需继续扩大规模,在专注于助推中国奶业发展的同时,拓展全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参与者,为中心赢得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专题